技術高超,商業頭腦要更驚人敏銳。

, , No Comments


科技創業在這幾年變得十分火紅,許多新創公司憑藉一項較高門檻的技術,試圖開發新的軟硬體搶市,一時之間好不熱鬧,每家公司都宣稱技術獨一無二,產品CP值很高,讓人十分期待這些公司能開發出媲美蘋果或google的軟硬體產品。

然而,商業和技術門檻是兩回事,不然永樂市場三樓幫人家做衣服的媽媽們這麼多,每個人都經驗過人,擁有獨門絕技,卻沒辦法聚集發展成Net或Uniqlo?

又不然為什麼台灣這個技術和專利之島,到現在還沒有蘋果?ಠ_ಠ (HTC吶喊中)

商業敏銳度不是人人都有!


不瞞您說,技術是一回事,要成為成功的公司,商業敏銳度是另一回事。

先說個不太相關的事,前陣子在這篇文章「互聯網+」經濟學的誕生與顛覆 裡,我讀到72小時私人裁縫的創業idea,覺得非常有趣。但由於文中只寫到:

“消費者在電腦前,通過智能裁縫定製平台,只需註冊一個帳號,就可以在網上完成服裝體型採集、版型預選、圖案配飾、色彩搭配等DIY設計。然後,輕敲鍵盤,就能通過網上虛擬試衣系統掃描量體,在電腦上形成身高、體型等3D畫面。之後,可以從平台上提供的大量布料選擇圖案、款式,虛擬展示服飾穿著效果,並確定最滿意的組合,系統將數據傳輸到互聯網的生產設備上,馬上進行生產,72小時後,就可以在家中坐等成品。”

並沒有寫到商業模式,第一時間我就覺得困惑。。。如果常在網路上消費或做生意的人就明白,這個idea將會面臨一個最主要的問題,就是數位時代消費者的"等待時間"心理門檻。

對網路時代的消費者而言,"時間"已經躍升成消費考量主要項目之一。網路這麼快、快遞這麼快、什麼都很快,大家已經習慣在短時間拿到購買的產品。"等待"這個選項在琳瑯滿目的產品與通路環伺下,變得不太令人滿意。

那麼,什麼東西可以打敗”時間“這個重要的消費考量?(其實你問問自己就知道了)---特殊的需求。這時我們該問的問題就是,如果需要等待,這樣的衣服我到底該賣給誰? 甚麼樣的人會願意花72小時拿到訂製的衣服?

我能想到的有幾種情況:

1. 體型特殊 --- 這是比較可以把握的族群,但問題是,族群夠大嗎?如果不夠大的話,顯然要提高售價?問題是提高售價可能降低長期的忠誠度,並給對手趁虛而入的機會。所以服務顯然要很到位---特定的價格要有更高水準的服務,才不會有“拿翹”的感覺,進而讓消費者感到厭惡。

2. 高級訂製服 --- 會買高級訂製服的這群人,會放心用網路去訂衣服嗎?出席酒會時,他會跟身邊的人炫耀說,這是我從網路上訂來的衣服?(當然如果是geek聚會,就會有很多羨慕的眼光惹 ≧◇≦ ),那要怎麼提升他的尊榮感? 有什麼特殊的材質或圖樣,或身份表彰,或特殊的合作廠商(如CHANEL甚或美國海軍之類)能提高擁有衣服的價值感?

3. 其他特殊用 --- 像是西門町附近常有些戲服之類,如果可以訂做就太好了!問題是你的系統裡有內建"奇怪衣服"的選項嗎?會需要特殊衣物的人,應該還有些特殊需求,能因此而建立異業合作的契機嗎?

這些都是“商業”的問題,但這才是將技術轉化成資產最重要的一環。

後來我想,事情不可能這麼簡單吧?不會只是沒經過焠鍊的想法,就能被讚賞?因此我上網找到了完整介紹這個idea的網頁

愛斯達:智能裁縫顛覆傳統服裝業

裡面提到了兩點最重要的商業考量(當然大數據、3D智能裁縫也是一大突破,但那就是技術面的問題了)

一是,這家公司的老闆原來就是做服裝的,因為在一片訂單流失中,發現特殊訂製的大尺碼牛仔褲銷量逆勢上揚,因此決定走特殊訂製。

二,之所以會想要用智能裁縫,其實是要省去定製服裝的成本和加快製作時間。

也就是說,我找到了正確的商業模式,走獨特niche來應用尖端技術,才能產生最佳效益!


這也是很多國內新創團體,甚至是老大哥們容易犯的錯誤---都還沒去看到底機會在哪,拿了技術就抓起來拼拼湊湊。。。。對,你生產了一部無敵鐵金剛,但沒人會駕駛也不會有人拿它來除草。

這意味著,在開發產品之前,你就得先想過,客人在那?你的錢要往哪兒賺?如果都沒有需求的話,再頂尖的技術有什麼用?

技術高超,商業頭腦得更驚人敏銳。











**2015.7.15更新**


有關市場區隔這件事,今天正好看到經理人的一篇文章

做生意開門第一件事:先決定你要服務誰

主要是在介紹 價值主張年代:設計思考X顧客不可或缺的需求=成功商業模式的獲利核心 



這本書,但文章中談到為鎖定目標客群所依據的四種市場形態:

1.大眾市場(mass market):
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通常鎖定這塊市場,iPhone在推出之際,就是針對所有需要智慧型手機的顧客,在一樣的通路、提供相同的產品。這些顧客的需求和問題大致相同,無須做出差異化服務。

2.利基市場(niche market):
迎合需求明確而特定的一群人,從產品和服務提供的價值、銷售通路、顧客關係都為他們量身打造。比方說,許多汽車零件製造商會為汽車品牌大廠特製規格和服務流程,滿足採購的需求。

3.區隔化市場(segmented market):
你也可以同時服務兩種以上、性質較為接近的顧客,針對各自的需求,提供不同的服務。
許多銀行的理財服務區,除了處理一般客戶的定存、基金、保險業務,還設有隱密的VIP室,專為資金水位較高的富裕客戶,提供更私人、更細緻的財務分配建議。

4.多元化市場(diversified market):
目的在於服務兩種以上、屬性完全不同的顧客。

可以用來補充與延伸上文內容---可以看到原來72小時智能裁縫是鎖定利基市場 --- 不過有沒有可能將技術做一些轉化、調整,去應用在其他三種市場呢?這也是值得思考的方向!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留言